一个多月来,合肥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不断细化工作举措,多个县区的摸底排查工作逐步进入查缺补漏阶段。
对包河自建房体量最大街道“体检”
为了摸清底数,包河区从区建筑业协会选派了54名专家以及5家检测鉴定单位抽调的精干力量,协助市专班支援下沉的10名专家,做好排查工作。来自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陈毅,就是下沉到包河区的市级专家之一。根据安排,陈毅服务于包河区自建房体量最大的同安街道,全程参与自建房专项排查整治。
陈毅介绍,包河区自建房大多是上世纪80、90年代所建,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逐步老化,加之原来的建设标准不高,房屋安全隐患开始集中显现。既要查勘建筑物周边情况,是否存在对地基基础影响的可见病害,还要调查上部结构主要承重部分的砌筑方式、砌筑质量、主体材料的风化情况。
一旦发现隐患较大的,现场告知房屋产权人(单位),并督促其可委托合肥市自建房屋危险性鉴定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危险性鉴定,进一步确定危险等级,为后续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居民积极参与 想为自家房屋“诊断”
周谷堆社区向阳居民组王佩兰户的厨房墙体出现了一道裂缝,户主担心有安全隐患。社区得知之后,立即组织专家、街道进行现场查看。经查,主要是因为存在砌筑方式简单、连接可靠性较差的先天缺陷,再加上使用不当、厨房温度、环境情况等因素,导致连接部位或者墙体局部产生裂缝,该裂缝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
“专家们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有些我们拿不准的他们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还能从专业的角度给房屋产权人普及房屋安全知识。根据专家的判断,我们再做出下一步的决策,心中也更有底。”同安街道城建规划部副部长陈幼银表示。
摸底排查工作进入查缺补漏阶段
一个多月来,合肥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不断细化工作举措,持续完善“三级联动、四色标识、精准鉴定、挂图整治”工作机制, 带动县市区专班从建起来到转起来,再到活起来,多个县区的摸底排查工作逐步进入查缺补漏阶段。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根据合肥市自建房排查摸底登记平台数据统计,全市已排查自建房信息录入共计1228565户、18433.9万平方米;落实边排查边整改累计898户、13.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