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51-62650793
要闻资讯
首页 > 要闻资讯 > 媒体资讯 > 从“有的住”到“住得好”!

从“有的住”到“住得好”!

发布时间:2022-01-04 作者:admin 阅读次数: 来源: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内为之城,城外为郭”,人从未停止对理想城市的探索与追寻。一直以来,住房承载着人们对家的向往和理想,也是城区宜居指数的重要维度。聚焦“美丽家园”建设过程中的难点、转折点,包河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厘清“问题清单”,腾出更多居民自治共治的“空间”,让群众“住”进美好生活。

靠民力 “半百”小区迎新生

“小洪,小区建设进展到什么阶段了?”过去数月中,洪斌经常接到这样的短信。

发短信的人是仪表厂小区居民征迁自治小组成员,而洪斌是该小区所在街道城市更新部负责人。

在合肥众多老旧小区当中,仪表厂极为特殊——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酝酿征迁多年但问题频出,一度陷入“破罐破摔”僵局。

千头万绪之中,所在街道找到了破局点:让居民主动积极参与进来。

2015年,居民征迁自治小组成立,十一位老住户组成了自治拆迁工作的“主力军”,八十一岁的杨玉瑞便是其中之一。退休前,他是仪表厂总工程师,退休后在小区居住多年。靠着“小区是我家”的支撑,他们先后动员完成了小区全部征迁协议的预签、全部房产证土地证的上交,以及全部住户的搬迁工作。

25栋居民楼、645户、居民2000多人,一个月内完成了100%搬迁,在洪斌看来,这就是居民自治的力量。

每每接到关于小区建设的问询短信,洪斌总是第一时间回复,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只要小区建设有新进展,他就拍照传至自治小组群。

“总体规划马上开始,到时候房型方案还请大家来把关!”接到洪斌的短信,杨玉瑞迫不及待地赶到了小区。虽然这里已夷为平地,但杨玉瑞还时不时掏出手机拍拍,因为他相信,不久之后这里将焕然一新。

取民意 “老房新用”有妙招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实现了“老房新用”。

今年,骆岗街道包河苑广电小区12栋3单元的居民就感受到了这种喜悦,该街道首部成功加装的电梯崭新登场。

“有电梯太方便了,出门买菜散步,再也不用爬楼梯了!”广电小区居民叶利光说,174户住户中多数为老年人,“上下楼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事是好事,但推进过程并不容易。加装电梯涉及住户多,统一意见难度大;涉及资金高,分配承担难平衡……

为了打好这张“利民牌”,包河再一次发挥了居民自治管理力量——骆岗街道和包河苑社区联合成立加装电梯工作自治管理小分队,建立微信群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参与前期业主协调会,对加装电梯进行沟通解释。

随着建设呼声越来越高,一些业主还自发上门做思想工作,配合做好日照分析、提供检测资料,协助化解因加装电梯而产生的邻里矛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政府有补贴。后期维修还能提取住房‘养老金’。”一番解释沟通后,该单元所有业主签署了前期意见征询表和相关申报材料。

自2019年开展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包河区加装电梯共计申请255部(其中2019年申请15部,2020年申请65部,2021年截至目前申请175部)。现已建成投入使用119部,拨付补助资金44部,共计880万。其余电梯均在施工建设中。

慰民心 高标准打造“幸福巢”

换上一件全新的红棉袄,九十一岁的汪昌英将11月16日当成了一个节日。这一天,她在家人陪伴下前往润园抽取新家房号。“33栋601,60平方米!”在印有“幸福入驻 欢迎回家”字样的旗帜下,汪昌英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一场特殊的分房活动,分房对象大多是义城街道辖区已征迁未安置的高龄、体弱多病等租房难的特殊群体,经居民本人申请、村居街道审核、区委区政府批准后,享受“提前安置”政策。

入住月余,再见汪昌英,依然笑容满面。“虽是安置房,但质量和配套一点不比同地段的商品房小区差!”穿过一个路口,社区菜场可采购一日食材;步行十分钟,地铁畅达全城;侠们上学也无需奔波,小区隔壁就是学校。

“把最好的地段留给安置房,将最优的生活资源往安置点倾斜。” 这已成为近年来包河区安置房品质建设的一条基本准则。

“百姓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理应拿出好的地段,高标准建设安置房,让他们充分享受发展红利和成果。” 一句话道出了包河的态度:安置房建设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百姓期盼、社会关注度高,要用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回应关切,确保百姓住上安全舒适的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