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合肥市政府对外发布《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安徽商报从该方案获悉:继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合肥将争创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获悉,合肥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将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智能汽车等产业领域。
此外,合肥市还将争创分行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围绕新型显示、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光伏新能源、家用电器等优势产业,创建分行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 据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块“金字招牌”,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其核心是打造空间上相近,创新型企业集中,大学、研发机构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或创新平台集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地,有助于突破前沿科技创新短板和技术创新瓶颈,对提升新兴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具有显著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此前,安徽省科技厅在《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曾提到,安徽将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2017年1月,合肥市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获悉:去年,武汉已申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相关建设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